心智圖的源起
心智圖是由英國的東尼•博贊於1970年代提出的一種輔助思考工具。心智圖通過在平面上的一個主題出發,畫出相關聯的物件,看起來很像一個心臟及其周邊的血管圖,故稱為「心智圖」。由於這種表現方式比單純的文本更加接近人思考時的空間性想像,所以越來越為大家用於創造性思維過程中。當初東尼博贊是在研究了心理學、神經語言學、記憶的技巧、大腦的構造、左右腦的智能還有語義的網狀結構等基礎上,方提出心智圖的概念。
影響心智圖發展關鍵的是語義的網狀結構,其發軔初期約在1950年代後期,並且在1960年代早期由Allan Collins和M. Ross Quillian做進一步發展,這項發展後來也成了日後心智圖的基礎。心智圖被教育學家、工程師、心理學家和其他學家使用在學習、腦力激盪、記憶、視覺記憶和解決問題等。
心智圖像是把瑞士刀,具備多樣功能,不同的人都可以透過心智圖,提升自己的工作效能。例如:行銷人員可以用心智圖作企劃、老師可以用心智圖做課程規劃,管理人員則可以廣泛將心智圖用在不同的專案上。
後來經過許多企業的實際證明,心智圖真的能夠有效地提升公司員工工作與學習效率,例如波音公司,引進心智圖的作法,這讓公司省下一千一百萬美元的培訓成本。
許多知名企業家也紛紛加入學習的行列。知名媒體TIME雜誌就曾專題報導,知道嗎? 比爾蓋茲和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兩人之間,有甚麼共通點呢? 答案就是心智圖。這兩個頂尖人物,都在各自領域上,將心智圖應用於工作效率提升上。
媒體還登出一張高爾的辦公室照片,乍看只見他的辦公室裡有許多的書籍資料雜亂的堆放,但仔細一看,就在高爾辦公桌伸手可及的前方書櫃,其上就貼著一張可以立即檢視的心智圖。
台灣媒體也於2011年開始報導,指稱許多成功者不只思考模式不一樣,連寫筆記的方式都不一樣,但有個共通點,他們也是應用心智圖做生活管理。
基本上,心智圖的架構,其實就是大腦的架構。如果我們用透鏡仔細檢驗大腦,就會發現大腦本身透過突觸傳播資訊的方式,若用圖畫將這種傳達方式呈現出來,剛巧畫出來的,正就是一種心智圖。
也就是說,心智圖的設計,是更能因應大腦的思維習慣,能讓原本的線性思考,真的變成全腦思考。特別是在學習力增進上非常實用,因為在學習的時候,能夠左右腦共同運轉,才能達到最佳效用。
==============
王聖凱老師新書《心智圖思考力:加薪的祕密武器,用腦提升職場競爭力,王聖凱教你有效提升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、創意思考能力》